发布时间:2021-02-24 12:40
古人云,“规范之功,成败之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随着“合规经营”、“违规风险”等相关用语见诸报端的频率不断增加,“合规”逐渐成为广受企业关注的热门词汇,与之相应的合规经营也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规经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企业防控合规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我们所讲的合规风险,是指企业因在经营中存在违法违规乃至犯罪行为,而遭受行政监管部门处罚和司法机关刑事追究的风险。
下文将从市场监管和税务合规两个部分进行详细讲述:
一、市场监管部分
1. 商业贿赂
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负面产物,如果任由市场经济主体打开这一潘多拉魔盒,必将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因此,各国无不想尽办法打击商业贿赂,并要求企业进行反商业贿赂合规治理。
商业贿赂是一种职权职务性利益交换行为指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有关人员和能够影响交易的其他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贿赂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其他贿赂形式。
商业贿赂的主要形态包括:金钱、财物贿赂、账外回扣、各种巧立名目的手续费、账外折扣和让利、账外暗中给予涌金或报酬、附赠、旅游、考察等其他手段。
商业贿赂行为从危害程度区分,存在违法和犯罪两个层次,分别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责任、刑事犯罪责任。
2. 违法广告
近年来,市场监管局突出广告导向监管,以民生领域、疫情防控为重点,持续强化包含互联网广告在内的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
针对违法广告的具体行为有:最优、最低价无依据;虚构使用效果;商品规格与实际不符;虚构合作伙伴;未提示投资风险;产品标识不符合规定;无依据证明;适用虚构的统计资料;全国第一无依据;美容效果无证据;销量数据造假等。
3. 产品质量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产品质量问题也是企业一大合规风险点。
产品质量不符标准,包括不符合强制标准,检测不符合国家标准;用不合格的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包括冒用优质材料,检测质量不合格。
4. 注册登记类违法
随着商事制度的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注册更加高效便捷,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大幅降低,但是,仍然有些企业不顾法律规定擅自变更经营场所、不在注册地经营、经营场所搬迁不登记、不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二、税务合规部分
随着我国税收征管有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新税制的出台,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步伐逐渐加快。
在市场经济日趋规范完善和大数据背景下,税务发展更加趋于电子化、信息化,加之疫情期间企业“线上”办公模式的增加,网络及信息的共享是各地区税务机关进行数据互通的重要方式,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也是法律的规定,而企业的逃税偷税等行为屡禁不止,甚至企业的经营者、财务工作人员在处理日常事务过程中对逃税等现象习以为常,这其中的行政风险乃至刑事风险都值得企业重视,企业税务合规风险不能予以忽略。
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加大了对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部署,这使得数据愈发精确、信息愈发透明,企业也面临着更严格的考验。
既然我们了解了合规重要的风险点,那么如何进行合规管制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问题。
有效的合规,不仅会直接预防公司的员工包括管理层被行政处罚或刑事追责,更多的是预防或者帮助公司避免发生重大合规风险,从而为公司带来稳定的经营环境,以及良好的商誉,从而间接为公司带来效益。
在当前大数据市场监管的情况下,监管部门不接触企业能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企业的营利模式、营利状况、财务状况、社会关系及行为习惯。
多渠道、多维度地散落在企业端、监管端、税务端及其他部门领域的碎片化数据整合并用大数据分析暴露出企业的行为痕迹,还原企业真实的业务逻辑,给企业做出立体画像。
部分内容转载公众号:培育法律
版权声明:本网站致力于好文精选、精读。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